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暴发疫情的定义是什么
〖壹〗、暴发疫情定义为一周内病例数达到10例以上(或同一单位5例以上) 。此类情况下,县(区)级疾控机构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行动 ,对首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5例以上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于聚集性疫情,疾控机构需在24小时内展开调查处置;对于暴发疫情 ,需迅速展开病例搜索和密切接触者管理。
〖贰〗 、我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这样定义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
〖叁〗、第一条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 ,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肆〗、.甲流肆虐,防治还是要回归到甲流防控的常识阶段,从自我保护的卫生习惯做起。
〖伍〗 、聚集性病例的定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出 ,聚集性病例是指在14天内在小范围内(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1例确诊病例,并同时发现1例及以上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 。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工作规范
〖壹〗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详细规定了针对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手足口病疫情管理措施。当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现一周内出现以下情况,视为聚集性疫情:同一单位5例以上但不足10例病例(包括班级或宿舍2例以上 ,自然村/居委会3例以上但少于5例,家庭2例以上)。
〖贰〗、这部规范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原则,规定了在面对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情况时的应急响应措施和处置流程。它强调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确保规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严格遵守,于2012年6月21日发布并实施。
〖叁〗、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肆〗、《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XXXX〕21号)要求,结合我省当前疫情与防控工作现状 ,制定本工作方案 。
〖伍〗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 ,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 、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陆〗、一)提高防范措施 ,加强对重点人群及场所的防控工作 。 手足口病属肠道病毒,传染性强 、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流行期间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多见,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5-7月高发。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壹〗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这种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直接接触都是常见的传播途径。具体来说 ,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方式,病毒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毛巾或手绢等物品传播。
〖贰〗、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症状包括疱疹 、斑丘疹以及其他全身症状 。由于病原体的多样性,儿童有可能多次感染手足口病。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卫生教育 ,避免接触传染源,以降低感染风险。
〖叁〗、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在湿热的环境下肠道病毒更容易繁殖生存 ,并通过感染者的排泄物进行广泛传播。手足口病传播的方式,就是密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生活用品 。婴幼儿和儿童都普遍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者。
〖肆〗、主要发病人群: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传播途径:肠道传播:通过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 。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疱疹液或污染的物品传播。临床表现:普通病例:多表现为发热 、口腔疱疹和溃疡 ,以及手、脚、肛周出现疱疹 。
〖伍〗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播: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消化道,进而引发感染。呼吸道传播:病毒也可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 ,病毒可随飞沫散播到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
转载请注明来自律政号,本文标题:《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